小麦价格由涨转跌 后市仍然有上涨机会

发布时间: 2025-11-17

  尽管2025新产季小麦区域性减产明确,且小麦主产区的开秤价基本也是属于全域性低开,然而被打击了两年多的众多小麦市场主体还是心有余悸,甚至说恐惧也并不为过,对小麦市场后市的主流观点也依然是偏空的。

  而对于2025新产季小麦的市场走向,其实笔者的观点是从开秤价结合区域性减产的角度来看,安全度是非常高的,市场机会需要耐心等待时间推移和沉淀,而9月下旬是一个重要的变盘点。形成此观点的逻辑是尽管2025新产季小麦区域性减产明确,但从大的供需结构来看,依然是属于供大于需的,且品质极为良好,不至于被动性流入饲用环节。而9月下旬,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会结束,具体收购数量也将会基本明确,届时新产季玉米的产情也将趋于明朗化,其价格趋势也大致会定型,那么小麦未来的饲用替代前景也将会更加明朗。

  进入9月末至10月初,小麦市场并未如多数市场主体预期出现大幅下跌,反而呈现持续上涨态势,超出市场预期。部分观点认为此轮上涨源于2025产季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量超预期,但笔者此前对最低收购价收购量的预估为1300万-1500万吨,实际收购量1600多万吨并未显著超出预期,与少数市场主体此前3000万吨的预期相去甚远。对于这轮小麦持续上涨行情,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今年秋收期间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对华北产区玉米品质造成显著影响,进而推升小麦饲用替代需求的增长预期。叠加面粉加工企业长期低库存状态,市场情绪亦受到一定扰动。但这类预期尚不具备扭转供需基本面的能力,因此价格上涨缺乏较大空间和持续性,且市场情绪尚未形成一致性。后续市场走势亦验证了这一点:11月上旬小麦价格单边上涨势头终结,转入调整走势,尽管幅度有限,但对市场主体的心理冲击较为显著。

  对于小麦市场下一步的走势,笔者依然坚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观点,现阶段的价格回调有利于后市空间拓展。从供需逻辑看,2025新产季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收购量虽略超预期,但饲用替代玉米的数量确定性高于上年度;近期部分主产区涨幅较大,也反映出减产幅度超出前期判断,只是在市场未形成一致性单边情绪的情况下,减产对供需结构的影响仍需时间释放。小麦价格回调更有助于扩大其他需求以修复供大于需的格局,例如中央储备粮预备粮采购、部分区域因玉米品质问题持续推进小麦饲用替代。

  市场对传闻中2017及201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启动拍卖存在担忧,尽管“无风不起浪”,但具体启动时间与底价在现阶段仍不明确。即便按传闻中国标三等小麦底价2200元/吨测算,现存库存中小麦等级以国标二等以上为主,即便以底价成交,叠加出库费用及相关成本后,出库成本约为2350~2400元/吨。考虑到存储年份较长,其性价比相对有限,且管理层对底价核定会综合考量多重因素。因此对当前市场冲击有限,更多是短期情绪层面的扰动,笔者需强调,脱离供需基本面的情绪驱动带来的价格波动基本不具备持续的。

  综合以上观点,当前小麦市场虽然由涨转跌,但幅度并不会大,而且还有助于修复小麦市场连续几年供大于需的结构,对小麦市场的未来价格走势是有利的。因此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说,如果自有仓储和自有资金或者说持仓成本较低的朋友,还是可以继续选择观望,耐心等待机会。